11月13日上午,春雷沙龙圆满举行,刘春雷主任与全体成员畅谈律师思维养成记,他以最近热播的电视剧《无所畏惧》为引,组织全体成员展开律师思维中感性认知和理性思维的激辩。
潘蕾律师分享了关于律师思维的4个要点。一是辩证性,要全面看待案件,从不同角度角度进行法律分析,选择最适合的维权路径;二是主观能动性,尽可能挖掘证据材料,支撑己方法律观点;三是抗压性,面对各方压力,要强化内心,增强抗压能力;四是永动性,不断学习,与法律变化和时代要求保持同频。
迟群律师分享了如何在案件中充分发掘出主要矛盾点的心得,他认为在实践中律师代理的不仅有原告还有被告,当代理被告时,需要律师充分研究案件材料,例如充分研究合同相关条款约定,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,这与法官思维有着显著不同。
高娃律师表示作为一名律师,首先要做到不忘初心,时刻谨记“以事实为依据,以法律为准绳”的法律人思维准则。其次,以此出发去待人接物,尤其是与客户交流中,除了要善于倾听从客户口中了解案情始末,更重要的是要跳脱出当局者的角度,从旁观者的角度,客观全面客观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,任何认定的事实都要有证据材料予以辅证。最后是要学会换位思考,由于律师工作的特殊性,一定要考虑到庭审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所思所想,站在法官的角度去衡量案件,精心设计诉讼方案为客户争取到最大的合法权益;站在对方律师角度辩证看待问题;站在客户的角度,去体察客户内心真正的诉求。
石曼萍律师分享了在办案中悟出律师思维,一是夯实专业能力,法院多遵循大前提、小前提、结论的三段论式审判逻辑,而律师既应在小前提上争取固定最有利于当事人的事实,引导当事人提供真实有效的事实证据;又应在大前提上进行深入的解读,以推进法制之完善。二是提高管理能力,时间安排与任务管理是律师基本素养之一,确保每一时期各案件均有所推进,合理安排紧急事务与重要事务,也是律师思维的重要部分。
杨栩律师认为,作为律师,在代理民事案件时需要以当事人的诉求为出发点,基于事实、证据、法律规定,尽全力帮助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;在日常法律顾问服务中,则需要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和行业特点,从而结合法律规定,运用专业知识,协助客户做好合规经营、防范风险。
刘芳律师分享了如何与法官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,她谈到律师虽是服务行业,但沟通中也不能把姿态放得过低。如果我们所持的观点是有道理的,可以在尊重法官的基础上据理力争,可以详细向法官说明我们持有这个观点的理由,并尽可能说服法官。
王语嫣律师助理分享到,通过协办众多案件,她感悟最深的就是要“踮起脚尖,俯下身段”。“踮起脚尖”意味着,我们律师必须盱衡大局,要随时掌控全局发生形势与变化,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研判案件走势与结果。从当事人角度去思考,如何将利益最大化,保障其合法权益;从法官角度去思考,如何运用法律逻辑作出判决,成功预测案件结果;从律师自身角度去思考,如何将当事人和法院较好衡平的同时,规避好各种律师执业风险。而“俯下身段”则是要求我们具备谦卑的服务心态。作为服务行业的一员,我们应以谦逊的姿态服务于当事人,与法官进行有效的沟通。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,我们应事无巨细地审阅每一份案件材料,找到争议的焦点并巧妙地突破。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服务,实现法律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和谐统一。
陈汶轩律师助理讲述了对律师思维的些许感悟,首先是既要以乙方思维服务客户,也要坚持律师专业素养,对诉讼策略诉讼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,坚持自己的想法。另一方面,尽到充分提示义务的同时,也要以客户合法利益为中心,把握服务意识与律师专业性的平衡点。
李慕言律师助理从两个方面分享自己的理解,一是争议问题的处理。面对立法上尚无定论的问题,归纳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各种观点和做法,选取对我方当事人最有利的观点。二是案件事实的澄清。协助法官澄清、归纳案件事实,归纳争议焦点。在文书的撰写上,尽量保证事实完整、逻辑清晰、重点突出,使得法官能够迅速把握案件的主要事实和争议焦点,面对有争议的案件事实,采取质证、鉴定、现场勘察、和调查取证等手段澄清真相。
丁佳颖律师助理就律师思维分享了三点,一是结果导向,争取最有利,最能够实现当事人诉求的路径,在法律框架下,帮助当事人达到目的;二是方式多变,对法院、公安等部门的交流方式要保持内容稳定、方式因人而异;三是时间管理,要保持多核协作,保持对现有案件的协调推动。
刘春雷主任对本次沙龙进行总结,他指出:律师思维方式和其他行业有什么不同,春雷成员的感悟仁者见仁、智者见智。律师的定义、功能、发展、价值是什么?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深思的。做律师的难点也有很多,例如:案源问题、竞争问题、诉讼和非诉选择问题、发展问题、风险问题等,过程中有很多机遇挑战、困境诱惑,我们要坚守底线,不忘初心。
作为青年律师,我们需要以专业律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,要清楚自己的目标。我们的工作要有计划性,要具备众多项目的统筹管理能力,合理分配好时间,完成各项案件事务。同时也不要忘了给自己充电,行业竞争的压力大,我们需要不断学习,提升自己,不能仅懂法律条文,要体现出作为律师的价值所在,做到人有我有,人无我有,这样才会更具竞争力、在行业中立足和发展。
此外,作为律师,抗压能力要强,与法官、客户及对方律师沟通,需要具备较强的洞察力、判断力及平衡协调能力。在自我调理情绪的同时,也要不断思考,积累与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的沟通技巧,以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观点。
最后,在撰写法律文书时,我们需要考虑受众是谁,将重心放在案件争议焦点上,帮助法官聚焦我方观点、有理有据说服法官接受我方观点。